纵观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几次成功的进攻战役在线配资炒股,都是集中了资源后才打赢的。
即以中部集群而言,最初是以一整个集群的力量加强到顿涅茨克正面,专门针对阿瓦迪夫卡一城作战,最终攻而拔之。
此后中部集群的战线越来越长,同时负担红军城方向和捷尔任斯克方向,若非乌军将精锐调往库尔斯克作战导致这边的防御空虚,中部集群后来的胜利也无从保证。
而在中部集群的责任区从捷尔任斯克铺开到第聂伯罗之后,它的兵力怎么可能够呢?
红军城之战,是决定乌克兰战场走向的关键一战,俄军理应当将其放到战略角度看待,集中资源战而胜之。
此战若能打赢,乌克兰的军心士气将受到极大打击,而且将震动整个顿州的乌军防御。
可是中部集群直到今年春天才逐渐等来援军,有援军就好说话,援军抵达后迅速在右翼打出了一个巨大的突出部。
可是援军能有多少呢?顿军的2个摩步旅、东军的1个摩步旅、南军的半个摩步师。
当然,第8集团军主力承担了捷尔任斯克方向,减轻了中部集群的负担。
这使得面对红军城双子城,中部集群的可用兵力为1个坦克师、1个半摩步师、13个摩步旅。
单纯看这些兵力多不多?似乎也不少。如果这些俄军坚决突击红军城,可以肯定地说,红军城也早就拿下了。
而问题是什么呢?上述的兵力使用,也不集中!
其中的1个坦克师+2个摩步旅,是蹲在第聂伯罗方向的,剩下的部队从红军城到季米特洛夫绕了一圈。
可俄军的“骚操作”是什么?
它就是不坚决突击红军城,甚至在城内的乌军明明已经十分空虚,自己的渗透部队轻松入城的情况下,主力就是不动如山。
不仅主力不进去,它又在多布罗皮利亚方向另开一条线!
咱们之前也说过,这其实是一个奇招啊!通过偏师在乌军不得不应对的方向发难,以偏师吸引大量乌军兵力,为主力部队解决红军城创造最好的战机。
这种机会千载难逢,俄军若是拿出乌军在今年2月冲击捷尔任斯克那种劲头,红军城早能冲下来了。
结果俄军后续的动作能让人喷饭:
第一:调集机动兵力跟乌军在多布罗皮利亚方向顶牛,第51集团军主力全部使用于这个方向;
第二:红军城方向按兵不动,还是小规模渗透,结果在乌军调集精锐回援后,在城内被一一绞杀。
本来你的兵力就不是特别充裕,结果第聂伯罗方向开了支线,多布罗皮利亚又开支线,完全没有主次之分。
而对于最重要的目标,却又总是逡巡不进,到底脑子里在想啥呢?
说它是蠢货,那不至于,问题在于脑袋里想的是小聪明,自以为沾光,那能怪谁呢?
俄军不进红军城,说到底就是不想通过激烈巷战拿下这座城市;后期渗透作战开始后,它的真正打算也不是为了突入大军夺取,而是为了效仿谢利多沃之战,试图把水搅浑,令乌军自己退出去。
这想法有成功的先例,可是现实吗?
实际上俄军为了不战而得红军城,已经在城外死伤了大量的兵员;咱把话说得难听点,就是俄军早点强攻红军城,可能都死伤不了那么多官兵;而且也未必会严重破坏红军城。
关键是你不坚决进去,等着乌军退出去,它退出去的前提是你得狠狠打,没压力它怎么退?
结果俄军的兵力不用于坚决突击乌军的虚弱之处,非得跟它调集的主力去硬碰硬去,这完全违背了避实击虚的原则。
简单说俄军迟迟打不下红军城,关键在于三点:
第一:总部战略层面,对红军城之战的关键性缺乏足够认知,致使在该城方向没有集中到足够的资源,而将精锐力量徒劳地耗费在次要方向;
第二:在中军的战役指挥层面,本就不太充裕的兵力,进行了二次、三次分兵,更削弱了突击力量;同时对机动力量的使用,也没有做到避实击虚,而是“敌虚我不击,敌实我偏来”,以次要方向影响主要方向,而不是以次要方向支援主要方向;
第三:俄军的作战思想存在若干幻想,致使付出了很多不应该的损失,削弱了自身的有生作战力量。
俄军想要在红军城战区取得决定性胜利,以上三点不改观的话,恐怕会继续拖沓下去。
量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